央广网贺州12月27日消息(记者黄月芬 通讯员陶胜平)“土瑶”民居褐瓦白墙,沿着小河而建,一栋栋木屋民宿掩藏在密林中,停车场、游客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……近年来,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发生的一系列喜人变化,让人眼前一亮。

槽碓村一角(央广网发 白玉凤摄)

槽碓村是贺州6个“土瑶”聚居村之一,2021年2月被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从破旧“土瑶”小山村蜕变成广西乡村振兴示范点,这眼前“一步跨千年”的巨变,就是在短短几年间实现的。

土瑶是中国瑶族的稀有支系,槽碓村因自然环境恶劣、基础设施落后、产业薄弱、群众对政策认知不足,该村一直以来深陷贫困,是贺州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,是典型的“贫中之贫”,也是广西脱贫攻坚中的“硬骨头”。2015年底,全村还有贫困人口166户917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59.1%。

近年来,槽碓村积极谋划特色产业扶贫、劳务输出扶贫、易地扶贫搬迁、贫困户危房改造、教育扶贫、科技扶贫、健康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。截至2019年底,槽碓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1.51%,实现顺利脱贫。

“脱贫不是终点,而是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。”昔日深山小村虽然脱了贫,但如何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?

原生态的乡村环境、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古朴的瑶寨,是槽碓村天然的宝贵资源。围绕“土瑶特色”,2020年开始,槽碓村大力发展以瑶寨观光、民俗体验、山林休闲养生等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,同时延伸农业加工、手工业等产业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目标。

槽碓村一角(央广网发 白玉凤摄)

赵桂明是土生土长的土瑶人。村里刚提出搞旅游的时候,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人。他说,以前路不通、地不多、产业少,大家收入都很低,干什么都提不起劲。这两年村里起了大变化,来玩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,他主动提出,将自己家第3层出租给公司进行设计装修、作为民宿经营,还去学烹饪技艺,在自家房子旁边开起农家乐。

“1998年,我曾和驴友骑自行车到过槽碓村。那时候的路有如天险,自行车还被扎破了轮胎。”游客韦利娟说。如今,步入槽碓村,道路平整宽阔,只见青山绿水间,满满都是新农村的美景。村里有一个碧波荡漾的错落型泳池,村里的50间民宿建在旁边的山上。民宿内,现代化的设施与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,相得益彰,精致舒适。

为深入挖掘土瑶支系生态资源和民俗特色,近年来,平桂区投入资金1000万元,开发以康养为主题的“秀美槽碓,幸福土瑶家”文旅宜居区,辐射周边5个土瑶村的特色旅游项目集群发展,把分散的特色资源串成线、集成群、连成片,极力打造土瑶全域旅游精品路线。通过规划来引导乡村旅游发展,槽碓村让村民充分参与到旅游经营中,实现“土瑶”聚居区脱贫致富奔小康,同时,通过旅游业的发展,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,村容村貌更加优美舒适。

槽碓村一角(央广网发 白玉凤摄)

槽碓村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春天,村民们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,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。村民们自觉遵守乡村治理要求,把自家的前庭后院打扫得特别干净;大伙用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,分享着通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收获的喜悦。村里还成立村级文艺队,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昔日的土瑶贫困村如今变成居有新楼房,出有水泥路,发展有产业,纯天然山涧水泳池、瑶医药浴、星空房观赏“夜空中最亮的星”等成为“网红打卡点”,现在的槽碓村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编辑:罗兰
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>>
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:010-56807194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